孟加拉国,这个位于南亚的小国股票配资公司网,名字听上去或许没有那么响亮,但说起卫生环境,恐怕连邻国印度都要甘拜下风。城市中垃圾堆积如山,河水散发着刺鼻的臭味,街头女性随地小便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。这些问题虽然令人震惊,却真实地反映了孟加拉国的日常生活。那么,这个国家到底有多脏?这些令人头疼的卫生问题背后,又隐藏着哪些深层原因呢?
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东北角,国土面积约14.8万平方公里,和我国的中等省份差不多大小。可是,这块土地上挤满了约1.7亿人口,人口密度高得惊人,每平方公里平均有1180人,位居全球前列。首都达卡更是“重灾区”,2100万人口密集地挤在这座城市里,人口密度堪比地铁高峰期的拥挤程度。虽然城市化率只有38%,看起来不算高,但庞大的人口基数让公共服务完全跟不上。于是,垃圾遍布街头,河水变成垃圾池,卫生问题成了挥之不去的难题。
展开剩余86%说起孟加拉国的肮脏,最直观的就是满街的垃圾。以达卡为例,这座城市每天产生约5000吨固体废物,数量巨大。然而,垃圾收集系统极为薄弱,只有60%的垃圾能被有效收集和处理,其余40%则无处安放,只能随意堆放在街头。结果,达卡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成山的垃圾,塑料袋、废纸、剩饭剩菜杂乱堆积,有些地方堆积的高度甚至超过一个成年人的身高,行人不得不绕行避开。
老城区的情况尤其糟糕,那些狭窄的小巷两侧堆满了垃圾。微风吹过时,塑料袋满天飞舞,恶臭熏得人头晕目眩。每到雨季,情况更糟。大雨冲刷下,垃圾与污水混合,街道变成肮脏的洪流,不仅造成严重堵塞,还成了蚊虫滋生的温床。登革热、疟疾等疾病在这里十分常见。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,达卡的垃圾收集率只有60%,远低于印度孟买的85%。这明显的差距,足以说明孟加拉国的垃圾问题有多严重。
农村地区的卫生状况也同样令人担忧。乡村缺乏正规的垃圾处理系统,村民习惯把垃圾随手丢到河边或路旁。时间久了,小路两旁堆积了大量垃圾,风吹日晒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,远远就能闻见。虽然政府有心管理,但人力和资金不足,垃圾问题年复一年地堆积,难以根治。
孟加拉国拥有700多条河流,自称“千河之国”,听起来颇为美丽动人。但现实是,这些河流大多被严重污染,难以入目。布里甘加河作为流经达卡的重要水道,曾是城市的生命线,如今却成了露天垃圾场。河面漂浮着塑料瓶、废弃塑料袋,还有染黑河水的工业废水,水色浑浊得宛如浓酱油,恶臭远远飘散。当地人称这条河为“黑河”,一点都不夸张。
污染的严重程度令人震惊。孟加拉国污染控制委员会的报告显示,布里甘加河中的重金属和病菌含量远超安全标准,水质根本不适合使用。河中的鱼类大量死亡,河水也无法用于灌溉。尽管如此,贫困的居民依旧被迫依赖这条河洗衣、洗碗,甚至洗澡。孩子们在河边玩耍,赤脚踩着肮脏的水,卫生状况极其堪忧。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,皮肤病和肠胃病成了常态。
印度虽然也有污染严重的恒河,但2014年启动的“清洁恒河计划”投入了大量资金,水质有所改善。相比之下,孟加拉国治理资金极为有限,布里甘加河的污染问题一年比一年恶化,甚至不如印度。这里的水污染严重程度,简直无法用“脏”字轻描淡写。
谈到孟加拉国的卫生环境,女性街头小便的现象尤其突出。这并非她们不愿意讲究卫生,而是无奈之举。达卡这个拥有2000多万人的大都市,2013年统计仅有67个公厕,其中正常运行的不到5个。平均来看,数百万居民共享一个厕所,难以想象这对女性意味着什么。特别是在贫民窟,公厕更是稀缺的奢侈品。无处可去,女性只能选择在街角、巷子里解决生理需求。隐私全无,路人早已习以为常。然而,这背后埋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。排泄物无人清理,细菌滋生,腹泻和霍乱等疾病频发。虽然2020年全国开放式排便率降至1%,但在达卡贫民窟,这一比例仍高达20%,差距巨大。
印度同样存在类似问题,但其“清洁印度运动”大力建设厕所,将开放式排便率从39%降至19%。相比之下,孟加拉国的公厕建设缓慢,女性只能继续在街头将就。这种卫生环境,甚至比印度还要糟糕许多。
孟加拉国居民的卫生习惯差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贫民窟里许多家庭缺乏洁净水源,洗手成了奢望,更别提使用肥皂了。孩子们光脚穿梭在垃圾堆中,大人们在路边摊吃饭,而摊位旁就是污水沟,吃完拍拍手就走,毫不在意卫生。卫生意识严重缺乏,几乎没有普及。
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?贫穷和缺乏教育是根本因素。根据孟加拉国统计局数据,贫困家庭占全国约40%,许多人未曾受过系统教育,甚至不懂垃圾该如何处理。政府虽然有心宣传,但资金匮乏,学校的卫生教育课程极为稀少。印度虽然识字率略低于孟加拉国(约74%),但其卫生教育更为普及,居民意识明显更强。孟加拉国因条件限制,卫生习惯代代相传,脏乱成了常态。
孟加拉国为何如此脏乱差?原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。首先是人口密度极高。1.7亿人挤在狭小国土,垃圾和污水谁来治理?政府想建设设施,但人口增长速度远超建设速度,永远跟不上。
其次是经济条件有限。孟加拉国人均GDP约2500美元,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制衣业,政府收入有限,根本无力大规模建设公厕和垃圾处理场。相比之下,印度人均GDP约2300美元,虽然略低,但经济总量大,政府有更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。孟加拉国缺乏这种经济支撑。
还有历史遗留问题。曾被英国殖民掠夺资源,经济基础薄弱。1947年印度分治后,成为东巴基斯坦,后独立建国,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发展远远滞后。数十年下来,卫生问题积重难返,改造难度极大。
不过,孟加拉国政府也在努力。国家制定了卫生战略,计划建设更多公厕,加强垃圾管理。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“固体废物管理改进项目”购置垃圾车、建垃圾收集点。社区推动“总卫生项目”,鼓励村民自行建设厕所,2019年全国开放式排便率降至1.5%,成效初显。
国际组织也积极参与。世界银行投入1440万美元改善吉大港的供水与卫生条件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学校开展洗手教育,逐渐影响居民的卫生意识。这些措施虽有成效,但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,建设的设施依旧供不应求。垃圾清理和公厕建设仍难满足需求,脏乱问题短时间难以根治。
总体来说,孟加拉国的卫生状况用一句话总结就是:比印度还要脏乱。街头垃圾成堆,河水臭气熏天,女性不得不在街头解决生理问题。人口众多、财政紧张、历史包袱沉重,再加上卫生教育滞后,使得这个国家短时间内难以摆脱脏乱差的标签。政府和国际社会虽努力推动改善,但进展缓慢且成效有限。要真正实现干净整洁,必须依赖经济发展、教育普及和意识提升。尽管道路崎岖,但不走这条路,孟加拉国的卫生困境将永远难以改变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